爆品這個詞貌似對于“你來稿,我來印”的圖文快印店來說沒什么關系。但隨著網絡印刷的興起,價格透明度提升,是不是覺得這樣運作有點吃力了? 一些精明的圖文店早早就做起了淘寶,在58同城、趕集網上打起了廣告。是不是發覺里面對手太多,投入太大,利潤太薄,而客戶僅僅是要做一盒名片?
看看那些叫嚷24時效售賣臺歷100萬本,吆喝72小時500萬本日歷銷量的商家,你還覺得爆品離你很遠嗎?這個時候,你可能需要考慮店鋪的經營策略了。可能不少店長會感到疑惑,咱圖文快印又不是零售商店,是否適合打造爆品?這是對爆品存在誤區。打造爆品的兩個誤區:
01
爆品必須是快速消費品嗎?
只要存在時令性消費的產品,耐用消費品也可以成為爆品:空調、服裝、家具。當然也包括“臺歷/掛歷/日歷”。
02
不是剛需品能打造成爆品嗎?
即便是非剛需的產品,但只要能激起潛在購買欲望,都有可能成為爆品。比如:前兩年流行的“馬桶蓋”。僅一篇文章,就立刻戳中了國人的痛點,要知道智能馬桶在日本的普及率超過95%以上,而國內智能馬桶的普及率不到3%。
那么圖文店如何打造臺/掛/日歷爆品呢?
有許多“大家”的看法,小編結合了圖文店的一些情況,歸結為三點:
痛點消除:
痛點就是消費障礙,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說法。換成實體營銷,那就是賣點。圖文快印店直面著各式各樣要求的客戶。因此,需要產品在使用性上,讓客戶難以拒絕。生產工藝組合上,即滿足當季流行又不容易被拆分;內容設計上符合傳播價值且難以被替換。少一點掛歷臺歷定制,多一點固定工藝。這就是常說的標準品。
“以單向日歷舉個例子,這種72小時賣了500萬冊,并且不止一次筑造以‘小時破萬冊’的爆品營銷產品。它的魅力在哪?”
一、小眾才有強需求。它在臺歷內容設計上,迎合了某些小眾群體的需求,并且內容不易被復制。
二、保留了傳統精髓,日歷的精髓在于“每日一撕”。
三、二維碼應用,這是一種潛在的商家廣告,在這充滿內容的日歷上,任誰都會想“掃一掃”。
四、工藝新穎。特別的工藝能迅速搶占消費者的視覺,讓消費者不想拒絕這種產品工藝。
(特殊造型工藝的臺歷定制)
圍觀效應
一款產品能客戶尖叫,并讓消費者自發的產生贊嘆,進行口碑傳播。頻繁的刷屏,這是營銷的野蠻強推;使用社交工具催化小眾客戶,提高用戶參與度,通過傳播獲取更多用戶關注。
引爆法則
一.?圖文快印店內陳列
作為實體店面,“產品展示”,是十分重要的銷售環節。比如,可以在陳列的印刷品價格或當月銷售數字上做勢,以便于吸引入店客戶的眼球。
二.?社交媒體造勢。
追蹤已消費的客戶。關注朋友圈,微博,將消費者對產品相關的看法與心得分享等待。
*以上這些,其實都基于一點,就是能解決小眾需求的產品設計。就像喬布斯,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產品設計師。關注消費者的第一個結果就是是否設計出了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。如果,圖文店本身無能力設計出解決小眾需求的產品,那可能需要尋找能提供產品的合作伙伴了。